泉源网

母亲的情怀

[ 7718 查看 / 0 回复 ]


美好理想
丑陋现实

六十年代,我出生在北京郊区一个公司宿舍的大院里。那种被大人认为平凡又宁静的生活,在我这个孩童眼里却是美与丑的强烈冲突。一面是色彩变幻的无际麦田和树林;另一面是破旧杂乱的院落。一面是祖母和母亲持之以恒的爱,和同学、朋友点点滴滴的友情;另一面是邻里之间争吵不休,以及父母因工作和经济贫困所承受的压力。如此美丑交织,年幼的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。我多么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和睦的环境中,彼此相爱。大学时,宿舍里不知谁从哪儿找到一本圣经,提议大家每晚读一段,但是没多久就放弃了。这是我首次接触圣经。虽然从阅读西方文学作品中知道有一位神,却了解甚少。实在是「没有人指教我,怎能明白呢?」(徒九31

1992年,我也追随留学大潮,决定去美国发展。送别之际,一位学妹对我说:「志平,你要信神。这样,一个人在国外才会蒙保守。我觉得,你早晚会成为基督徒的。」那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讲信仰的事,我并不明白怎么回事。心想,她学俄语专业,也许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,而我要寻求帮助中国贫苦人之道,二者关系不大。那时,因忙于出国,也就没有深究。

赴美首站,我就读俄亥俄州一间很小的大学。小城的美丽,教授、同学的友爱关心,让我很受触动。那时,美国教会请我们去聚会吃饭,也参加过一次敬拜。因英语听力太差,什么也没听懂,不明白这种友爱的来源是他们的神。

在美的第一个圣诞节,我和朋友走进宿舍旁边的一间教堂,参加庆祝活动。午夜时分,宽敞朴素的教堂里,正装的人们手握一只蜡烛。当圣乐响起,诗班带领大家唱圣诗,如此圣洁美好,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。我多么渴望能成为他们的一份子。

面对挑战 认清自已

通过朋友介绍,我认识了崇昌。交往一段时间后,我们决定谈婚论嫁。崇昌的前妻因车祸去世,留下十三岁的儿子。我想,爱屋及乌,爱护和教导这个年少丧母的孩子对我而言根本不是问题。一直以来,我都努力帮助别人,也不断寻求救助没有机会受教育、贫穷之人的方法。我总是认为,虽然自己能力、智能并不比别人强,但是没有什么人比我更通达、善良。没想到,自以为义的骄傲让我从婚姻开始的一刻起就面临挑战。

由于继子从小缺乏母爱,我和崇昌结婚后,他就听从父亲改口叫我妈妈。孩子好像没什么问题,对我却是很大的障碍。原本,我准备把他作为学生或朋友来带领,可是我突然发现自己需要做母亲,这让我无所适从。虽然,以前读过很多小说描写母亲的特质,也看到自己母亲的忍耐和付出,但真要实践就两码事了。

崇昌告诉我,对孩子,要打就打,要骂就骂,就像对你自己生的一样。可是,这怎么可能呢?别说打骂,就是严厉说教几句,我也非要请崇昌亲自出面。即使对继子的朋友我也做到客客气气,相处融洽。在外人眼里,我们的亲密关系是有口皆碑的。然而,孩子已叫我妈妈,我却做不到,深感失望,也埋怨崇昌不能帮我,甚至恼怒他为何要有这么一个儿子。我自义的骄傲被撕了下来,心中还不服,充满了懊恼,又不愿认输,极力把自己的过错和苦恼归咎他人。基于面子,在孩子和他人面前我竭力保持平静;在丈夫面前,却争吵不休,有时还无理取闹,这对崇昌是极大的挑战。他安慰我,继子很快就上大学,一旦离去就好了。我不以为然,母子关系并不能因而改变。照理,崇昌又遭一番抱怨。

婚后,我真实生活的表现,与婚前自以为是的标榜形成鲜明对比。充满矛盾的现实婚姻,和我梦想追求的和谐家庭相距越来越远。我不得不承认,自己的爱和良善是多么有限。「没有行善的,连一个也没有」,「满口都是咒骂苦毒」,就是当时的写照。至于去帮助其他困乏的人,就更别提了。

得蒙保守 寻求拯救

在科罗拉多的求学期间,我有幸成为电机系李教授的学生。他是著名学者,也是基督徒,虽从未向我谈起自己的信仰,但所言所行让我看到与众不同。一次周六,我去学校加班。在门厅遇到李教授正领着一个哭哭啼啼的三、四岁孩童。一问,是查经班轮到他照顾孩童。面对哭个不停的小孩,没有经验的李教授显得束手无策。我说,我儿子也年龄相仿,让我带吧。李教授坚决不肯,说这是他的工作。看着李教授耐心地带着孩子走出教学楼,我不禁想起理想中的公仆。是什么使一位带领众多博士生的著名学者,能谦卑地看顾一个哭闹的孩子?是他的信仰吗?若是真的,这不正是我想寻求的吗?之后,应朋友之邀,我参加了一次音乐布道会。虽然,讲员没有清晰讲解福音,但呼召时我还是深被触动。当时,我多想走到台前响应说,我需要帮助,需要爱,需要拯救。可惜,理智压制了感动,因我要确定自己信的是什么。

后来,崇昌因工作变化,搬到达拉斯。我完成学业后在那里一家公司找到工作,而继子也考入达拉斯医学院,全家得以团聚。那时,我的儿子家胜已三岁,吃东西非常挑剔,从小就极其难带,幸亏临时来美照顾的外公外婆有超常的耐心。但当他进入幼儿园后就完全不适应,创下一周不进食的记录,以致被幼儿园劝退。而崇昌在刚起步的公司上班,非常忙碌,我的工作也要求甚高。面对儿子和事业,于两者之间我无可选择,只能回家全职照管孩子。这个当时看来极为无奈的决定,现在回顾却充满感恩。因为,我终于有机会安静下来仔细思考信仰问题。因辞职在家,我能更多接触到达拉斯中国圣经教会(Dallas Chinese Bible Church)的姐妹们。她们常来探望,也带家胜去参加教会Awana活动。虽然我尚未信主,却很希望家胜能过有神的生活。他小小的年纪常会有些奇怪的问题。比如我怀着他弟弟的时候,他就问﹕「世界上第一个小孩是从哪里来的?」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,因为我都无法接受人是从猿变来的。就说:「你若信神,那么就是神创造的」。

与此同时,陈姐妹五年如一日,坚持每个星期五都带家胜去Awana,为家胜的信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也是我的信仰之路上看到的又一美好的、活生生的基督徒见证。接着,罗牧师带领三福小组到我家传福音。他们问:「有一件上好免费的礼物,你要不要?」我说:「不要。」面对牧师和弟兄们的惊讶,我解释道:「从小,母亲就教育我,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。即便穷,也不能占便宜。」就这样,我再次拒绝了神。虽然通过养育孩子和婚姻,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罪人,需要救赎和帮助。但心结难解:「这位神若是真神,必然是全人类普世的神,在西方和中国应当是一样的。为何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大?作为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工作者,又如何看待科学与神学、进化与创造呢?」诸多问题使我不能超越自己的理性而盲目接受基督福音。

可是,神看透我的内心,知道我的疑惑,感动教会的三位姐妹先后送上不同的福音盘片。平时,我做事极为拖拉,这次不知咋的,拿来就听。正是神藉此回答我的疑问,打开我的心眼,让我看到祂对中国的保守和我个人的眷顾。至此,我无可推诿。当三福小组再次来家时问到,是否接受耶稣做生命的主,虽然崇昌也提醒过我要三思而后行,但我清楚,神将我一直以来所寻求的显明在面前。便诚恳地说:「我愿意」。

靠着主爱 方能爱人

信主前,我总认为,继子不是我亲生的,无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无私忘我的母爱。然而,事实却是,神给我两个亲生儿子,并且从小带大。这才发现,很多时候我的母爱是非常有限的。

家胜天资聪颖,学业优秀。但对他的教养却不全是喜乐,反而伤透脑筋。他严重挑食,从小吃饭就让我头痛。连个睡觉都不按时,无论我软硬兼施,就是熬着不上床,甚至困到一个地步,从沙发走到卧室的短短几步就倒在地上,呼呼大睡。倒是学什么都很俐索,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,让我这英文不佳的母亲疲于奔命,找寻更多的书籍,供他阅读。他常心不在焉,丢三拉四又屡教不改。一次,我兴致勃勃地安排了亲子活动,提前到学校接他。临走时却找不到书包,于是逐间教室地挨个壁橱去找。亲子活动也自然泡汤了。可他还是一脸的漫不经心,让我不由得感慨:「妈妈的爱全让你磨尽了」。在他顽皮淘气的时候,我常常忍不住大声呵斥,对他极其失望甚至咬牙切齿的恼怒情绪,难以言表。每当此时,我不得不承认,这就是我的本相,论爱心,竟少得可怜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虽主耶稣一起回家,不要将祂留在教会里。往家里开车时,我请主与我同行。又一次,主日学教导说基督徒要died to sin(向罪死)。我就每日不断告诫自己,要向罪死。很奇妙,不知不觉过去好几个月,我竟然没有因家胜不听话而发火。靠着主的话语,仅三个字就让我战胜恶习,生命翻转,神的话真是大有功效的。神还专门差派并安排了可敬可爱的冯姊妹带领我操练「爱」的功课。至今,家胜已是十五岁的少年,于2009年归在主的名下并受洗。现在英文堂敬拜时,他为唱诗司琴,还常做我的助教,带领低年级的儿童。

小儿子天胜的心志发育比哥哥慢,脾气却很倔强。三岁时因为拒绝他要买新玩具的要求,在商场里大哭近两小时。到了停车场,再等他哭一小时。尽管如此,感谢主教会我以基督的爱扶持、管教、欣赏、接纳、鼓励他。从此,我不再为他们的前途担忧,神是他们的父,我是管理者。只要把他们带到神面前,在祂的怀抱里成长。我很释然,毫无压力,尽上本份就是了。

信主后的另一个突破是与继子的关系。他上医学院的第一年交了女友,虽未带回家来,却分享过他们的合影和相处过程。经过认真的观察,我认为并不合适,劝他慎重考虑,尽早分手。显然,他表现得有些落寞。但是,没多久他打来电话说,已与女友分手。继子的顺服和信任,让我感到责任重大。于是,我鼓励他不要难过,妈妈为你祈求,这是我第一次为继子婚姻祷告。很奇妙,当我一开口,就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多年来向神所求的母爱自然流露,我感觉到继子就是我的亲生骨肉。主垂听并成全了一个母亲的恳切祈祷。两个多月后,他在医院实习遇到了现在的妻子,是一位营养师。如今,他们的女儿都已半岁了。

走过十多年的信仰之旅,我看到,自己实在是个罪人,心灵深处的罪性使我完全败坏,无力自救。如今,耶稣宝血洁净了我,从罪中释放。因着基督之爱的源头,我能爱身边的每个人。终于,在主里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美好圣洁的生活。回顾一切,无法不感恩、赞美主!


作者来自北京,现在北卡华人福音基督教会参与服事。
摘自《使者》
最后编辑齐鲁 最后编辑于 2012-01-23 22:09:29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