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源网

受伤也可以有意义

[ 8317 查看 / 0 回复 ]

庄芷



伤眼中的碎片创发手术用的水晶体。

二战,战斗机驾驶员,伤眼中的碎片; 现在,白内障患者,手术用的水晶体。

「我明天要去做白内障的手术,虽然医生和朋友们都说这是个很普通的手术,但我心里还是很希望有人为我祷告呢 !」一位老大姐级的朋友打电话来请我们为她代祷。

我语带鼓励地说:「手术前的紧张很正常啊!你不妨想着等开完刀以后,就可以脱离『视茫茫』的日子,眼前大放光明,或许心情就会开朗一点,也能减少些手术前的压力吧!」

「其实我心里并没有什么紧张或担心,相反的却充满了感恩呢! 」她边笑边说着。

「感恩?」我不解地问说:「 因为你的白内障不太严重?还是你的医生很棒?」

「我只要一想到白内障可以动手术解决问题就充满了感谢,因为觉得我们这世代的人真的是好命啊!」她声调柔和地说:「唉!想想从前的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,如果眼力退化了还能怎样呢?或许就只能认命了吧!而我们现代人拜科技进步之赐,眼睛水晶体老化了还可以有机会开刀换上人工水晶体,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谢谢这些研究开发人工水晶体的科学家啊?」

谁说不是?

心想这位老大姐能如此「凡事谢恩、不住的祷告」,难怪她常能流露「常常喜乐」的神采,实在值得我学习效法。

「意外」的发明

不过若说起人工眼球水晶体的诞生,咱们需要感谢的人可多着呢 !可不是只单靠着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,还因着有许多眼睛曾受伤的军人,我们才能得到今日白内障手术极高成功率的成果。

依照医学的研究,白内障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眼球内的水晶体,用久了之后就会模糊。于是许多年前医学界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特别的透明物质,能替换眼球中的原有却老化的水晶体。然而这种伟大的构想,经过再三的研究与尝试都无法成功。

原来咱们人体中有免疫系统,正如我们体内的军队一般,如果遇到外来的侵略,马上就群起攻之,将外来物赶走,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「排斥作用」。于是医学界不断尝试用各种物质替换眼球中已模糊的水晶体,结果却都因产生排斥作用而失败。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英国许多飞官驾着虎克战机在枪林弹雨中作战,有许多位飞官的座机不幸被敌军机流弹击中,造成驾驶舱的透明罩破裂。爆裂的碎屑刺穿眼角膜,碎片留在眼球里,虽经紧急送医急救,也无法立即将碎片全部清除,只能留在眼球里,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检验才能完全取出。

当时负责医治这些伤患的英国皇家眼科医生哈洛德·黎德利( Ha-rold Ridley)感到有些奇怪,因为伤患的眼球组织似乎并不会和这些碎片产生排斥作用,可以和平共存一段时间,使得医生有足够时间能将碎屑一点一点地取出。

这种现象引起了哈洛德·黎德利的注意力,于是他兴奋地寻找并研究制成机舱罩的材料,原来是一种学名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学物品。他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验,而用它制成第一个人工水晶体,并于1949年成功地在伦敦的圣汤玛士医院值入一名妇女的眼球中。于是哈洛德·黎德利因此而在医学界享有「人工水晶体之父」的美誉。

咱们中国人常说:「前人种树 ,后人乘凉。」而人工眼球水晶体的由来真可说是前人受伤,后人受益,格外让人珍惜并感恩啊!
装载恩典的黑车

曾在荒漠甘泉中读到过一段司布真 ( C. H. Spurgeon)所写的短文:「没有云,我们怎能有雨呢?我们的患难常带来祝福,它们是装载恩典的黑车。看啊!黑云不久就要变成细雨了,那时候,每一种植物都会因着所下的雨欢乐。」所以,乌云笼罩般的患难也可能是极大的恩典。
当年在战场上眼睛受伤的飞官 ,若知道因着他们的意外与痛苦,加上哈洛德·黎德利努力不懈地研究,让后来千千万万的白内障的患者能重见光明,不知会不会很惊讶自己的受伤竟能成为别人的祝福?

想到这儿,我不禁感触万千,当我再次回头看这一路走来的人生旅途,虽然心里带着许多有形或无形伤痕,但似乎已经不再那么椎心刺骨,因为相信这些都已经成为我日后的祝福。

于是我期勉自己,可要带着感恩的心来看待每一个疼痛或艰难的遭遇。因为有时受伤也可以具有特别的意义,它将帮助我成为更有宽容、怜悯、恩慈胸怀的人,好成为别人的祝福。

(作者为亚利桑那州凤城华人教会会友,育有一儿一女。)     


来源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飞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TOP